&esp;&esp;范宪斗此刻也点了点头,道:“此刻汉军集重兵在宣大,任其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我大清绕袭太原。”
&esp;&esp;皇太极目光炯炯,起得身来,按住腰间宝剑,说道:“这次朕要御驾亲征!”
&esp;&esp;此言一出,范宪斗与多尔衮面色倏变,齐齐说道:“皇上不可!”
&esp;&esp;“皇上为万金之躯,身系社稷,委实不该如此行险才是,一旦有了闪失,置我大清社稷于何地?”范宪斗劝说着,又给多尔衮使了一个眼色。
&esp;&esp;多尔衮正色几分,也连忙劝道:“皇兄驰骋沙场之志,臣弟心知,但皇兄毕竟年事已高,又是我大清的定海神珠,如是有着闪失,我大清都要为此社稷动荡,还请皇兄三思。”
&esp;&esp;皇太极摆了摆手,说道:“如是旁人领兵前去,朕实在不放心,难以随机应变,朕知晓你们担心,但朕虽年过六旬,尚能开一石弓,再说这次过去不是一人前往,济尔哈朗还有德格类都会跟着。”
&esp;&esp;多尔衮又劝道:“皇兄,不如我领兵过去,皇兄在此地坐镇,如果汉军粮道被断,皇兄正好指挥诸军,一举击溃汉军,夺下宣大。”
&esp;&esp;皇太极问道:“如是那永宁侯派兵来救,你是打是守?”
&esp;&esp;多尔衮道:“皇兄,自是要向太原勐攻。”
&esp;&esp;皇太极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说道:“围攻太原城固然重要,但如果援兵前来,事不可为,就要及时撤回朔州。”
&esp;&esp;说着攻打太原,如果太原急切南下,那时候就需要围点打援,这些战场上的衡量,多尔衮未必能把握得住。
&esp;&esp;多尔衮见劝不住皇太极,转而看向范宪斗。
&esp;&esp;范宪斗劝说道:“皇上,两军对战,战事凶险,皇上不如委良将攻袭。”
&esp;&esp;皇太极道:“此事无需疑虑,朕在后方指挥,不会有什么事儿,此战唯有朕领大军才能应对地汉廷部署调动,否则,如委任大将深入敌境,难有作为。”
&esp;&esp;其实心底还有一节,这等可葬送汉国元气的大战,不可假于人手,如是交给十四弟,十四弟功劳名望都会大幅提升。
&esp;&esp;等他百年之后,诸子何人能制?
&esp;&esp;范宪斗闻言,一时默然不语,隐隐猜出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缘故,倒也不好再劝。
&esp;&esp;不过,皇太极本身就是马上皇帝,从朔州绕袭也没有什么危险。
&esp;&esp;“范先生不必担忧,朕幼时随父东征西讨,一生未逢败绩,半生戎马倥忽,汉国之地,还无人能动朕一根汗毛!”皇太极笑了笑,说道。
&esp;&esp;这时,郑亲王济尔哈朗在一旁道:“皇兄放心,臣弟纵是粉身碎骨,也要护住皇兄周全。”
&esp;&esp;多尔衮与范宪斗见皇太极如此坚持,加之又有济尔哈朗相护,也不再劝说。
&esp;&esp;第953章 崇平帝:决胜之机就在旬日之间!
&esp;&esp;就在皇太极雄心勃勃想要给大汉一点儿小小的迂回偷袭的断粮震撼之时,此刻远在千里之外的神京,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esp;&esp;居庸关失守的军情,经六百里加急以及飞鸽传书递送至神京以后,神京城舆论陷入一片哗然。
&esp;&esp;尤其是当代善也领着大军从墙子关越关而入之时,也向着北平扑去之后,顿时如火军情,通过各种渠道传至神京。
&esp;&esp;而这已经是居庸关失陷的第五天。
&esp;&esp;此刻整个神京城已是哗然一片,茶楼酒肆之中纷纷议论着这场战事。
&esp;&esp;南安郡王府
&esp;&esp;厅堂之中,南安郡王听完那青年叙说,眉头微皱,强行压下嘴角都要控制不住的笑意,凝声问道:“居庸关被破,攻城的是女真的哪一路兵马?”
&esp;&esp;“听说是女真八旗的镶红旗和正蓝旗,还有一些蒙古人。”石光珠说道。
&esp;&esp;得益于贾珩先前歼灭了女真的镶蓝旗,现在的大汉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知晓女真八旗黄、白、蓝、红以及汉军八旗的编制。
&esp;&esp;“王爷,还不止,墙子关也被女真的正红旗攻破,女真兵马已兵分两路,再次围攻北平,蓟镇总兵正在派兵驰援,但现在还不知来不来得及。”马尚面色微顿,冷声说道。
&esp;&esp;陈瑞文嘿然一笑,说道:“世伯,居庸关被破,可见那小儿没有看住女真的八旗精锐,方才遭此大败。”
&esp;&esp;虽说当初分了东西线,但贾珩挂平虏大将军印,其实要对整个对虏战事负总责,如今更是从宣府镇转进的兵丁攻破了居庸关,在京中一些科道官员的眼中,这些都要算到贾珩的头上。
&esp;&esp;南安郡王冷声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今北平受敌兵锋所指,河北百姓再受凌虐,那贾珩小儿于心何忍?”
&esp;&esp;“王爷,等会儿圣上应该会召见王爷进宫了。”柳芳讥讽说道。
&esp;&esp;上次,天子故意召见着他们,无非是证明他们反对那小儿领兵,错误无比,但事实如何?
&esp;&esp;南安郡王沉吟说道:“如今北平受困,京营应该火速调兵,前往北平救援,等会儿本王就前往宫中向圣上请求调兵前往北平,给那小儿收拾残局。”
&esp;&esp;侯孝康皱了皱眉,说道:“京营的骑军已经为永宁侯调拨至大同,纵然想要驰援也赶不上。”
&esp;&esp;柳芳说道:“王爷,如今圣上也该明白过味了,那小儿不过是徒有虚名,先前的大胜也不过是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论起调兵遣将的部署之能,还是王爷这样的谋国大将,你看他领兵到了北方以后,显出什么部署的能为没有?居庸关那么重要,竟然不知增兵,亏他还带了这么多兵马,就知晓打呆仗。”
&esp;&esp;侯孝康讥笑说道:“可不是,就这宫里对他推崇备至,也不想想年岁不及弱冠,这等两国之战,牵涉方方面面,需要考虑格外周详。”
&esp;&esp;这时,石光珠点了点头,说道:“柳兄所言不错,那永宁侯的确失策,原本应该增兵相援,严防女真入寇,现在兵马进入河北等地,苦了燕赵等地的百姓。”
&esp;&esp;“先前,听说他与李阁老各领了东西两线的战事部署。”穆胜面色平静,目光现出思索,低声说道。
&esp;&esp;哪怕是一个寻常将领也知分兵相援几处关隘,阻挡女真入寇,但永宁侯并未如此,许是西线直面女真国主,不好调兵?
&esp;&esp;“他挂着平虏大将军印,这部署失当的责任是推卸不过的。”柳芳心头一急,辩驳说道。
&esp;&esp;穆胜闻言,面色顿了顿,心底暗叹了一口气。
&esp;&esp;就在南安郡王与柳芳、马尚、石光珠,陈瑞文等人叙说战事之时,一个仆人来到廊檐下,朝着南安郡王行了一礼,道:“王爷,外间来了天使,召王爷还有军机全班去宫中议事。”
&esp;&esp;南安郡王闻言,心头一喜。
&esp;&esp;他都说等会儿要不要主动进宫面圣出谋划策,本来还担心宫里脸面有些挂不住,现在看来,河北等地军情紧急,宫里已经顾不得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