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之挽天倾 第1292节(2 / 2)

&esp;&esp;待用罢午饭,已是午未之交,诸将纷纷返回营房歇息,而贾珩则与李瓒来到书房议事。

&esp;&esp;李瓒看向那蟒服少年,道:“永宁侯,大同方面的女真兵马已经撤退了吧。”

&esp;&esp;贾珩朗声说道:“自皇太极殒命以后,余下女真主力扶灵柩北返,这场战事差不多落幕了。”

&esp;&esp;李瓒点了点头,喟叹道:“北方烽火,至此才算熄灭。”

&esp;&esp;回顾这一战,实在不容易,北平攻防十余日,宣府也攻防半个多月,大同对峙也有近月,幸在捷音频传。

&esp;&esp;贾珩道:“此战虽胜,但暴露出来的错漏仍比较多,居庸关守将玩忽职守,致使关城为女真所破,兵马崩溃,敌寇至河北劫掠,一如往日,而山东方面驰援不力,导致平安州以后,未能及时追击女真入寇之兵,目送敌寇遁逃,诚为可惜,是故,蓟镇到宣府镇的兵力布防体系亟需梳理。”

&esp;&esp;李瓒点了点头,道:“居庸关守将谷元绍,这次玩忽职守,酿成大祸,是我识人不明,山东提督陆琪怠慢军令,也当有所责罚。”

&esp;&esp;这位内阁阁臣,也为先前的入寇主动揽下了责任。

&esp;&esp;贾珩道:“阁老不必自责,北平府将校原是旧有边将,积习难改,阁老以一人独镇,能报北平不失,已大为不易,而经此一战,也能挖掘出一些可堪一用的良将。”

&esp;&esp;李瓒道:“我正有意重新调整将校布防之意,永宁侯如是有好的意见,可否说出商酌一番?”

&esp;&esp;贾珩想了想,说道:“北方诸省边镇、卫所、省军都需整饬,不仅是裁汰老弱,为国家节省粮饷,还要选用忠良之将,阁老署理兵部事务,你我可向圣上一同上疏。”

&esp;&esp;其实,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先前没有机会整饬,担心阻力太大,但这次大胜是一次难得机会。

&esp;&esp;挟大胜之威,对山河四省乃至陕甘的卫所、边镇的军将士卒,进行一次成体系的深度梳理,重新打造北方的边防警备体系。

&esp;&esp;李瓒闻言,知道贾珩之意,眼前一亮,说道:“我也正有此意,裁汰老弱,选拔锐士,凭敢战之骁勇将校,御敌于国门之外,但往日掣肘重重,如今的确是一个机会。”

&esp;&esp;陈汉的兵制,从南北诸省再到京营,数百万在籍兵丁已然成为巨大的财政包袱。

&esp;&esp;在过去一二年,贾珩主要整饬的是京营,对河南镇军借中原之乱也多有整饬,兵员战力大为提升,江南江北大营的风气也在慢慢扭转。

&esp;&esp;但放眼望去,不论是西北,还是西南,抑或是北方边镇,大环境没有变。

&esp;&esp;哪怕李瓒亲镇北平,但受制于武事不振的大环境,也不可能大范围的整人、罢人。

&esp;&esp;而现在两位军机大臣趁着北方战事大胜,对山河四省(除河南),以及陕甘两地的边军、省军进行整饬,无疑能极大提升北方防线的防守质量。

&esp;&esp;至于全国,这个工程量就比较大,而且牵涉到地方的军头势力,两人都默契的没有提。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说道:“李阁老,此事姑且就如此定下,对了,那位曹变蛟可以破格提拔。”

&esp;&esp;提及曹变蛟,李瓒笑了笑道:“我已向朝廷书写了请功的奏疏,不过具体职事还在酌定,可将其用于北方防线调整的人事迁转中。”

&esp;&esp;贾珩道:“如以我之见,此战过后,曹变蛟升任一镇副总兵应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可以其人镇守一关。”

&esp;&esp;李瓒点了点头,说道:“初署山海关副总兵之职。”

&esp;&esp;蓟镇总兵统帅兵马相对较多,而一个小将哪怕刚刚立下大功,一下子骤然统帅十万大军,也有些不切实际。

&esp;&esp;贾珩不动声色地问道:“现任山海关总兵是何人?”

&esp;&esp;李瓒道:“吴襄,先前席间那位红脸膛的就是。”

&esp;&esp;贾珩沉吟片刻,说道:“此人不宜为山海关总兵,可调任山东都司担任都指挥同知,以曹变蛟以副总兵代掌总兵印,与蓟镇总兵协守边务。”

&esp;&esp;李瓒道:“蓟镇总兵这次动作迟缓,未曾守好墙子关,我打算另外拣选良将,永宁侯以为何人可继任?”

&esp;&esp;贾珩沉吟片刻,说道:“戚建辉沉重干练,可至蓟镇,品阶上也合适。”

&esp;&esp;李瓒诧异道:“襄阳侯戚家的人?”

&esp;&esp;贾珩点了点头道:“其人现为京营团营都督,如今在平安州镇守。”

&esp;&esp;蓟镇总兵的官阶不小,属于从一品的总兵,而团营都督也是正二品,品阶上升一级倒也合适。

&esp;&esp;李瓒思量了下,说道:“那就调此人来蓟镇戍守。”

&esp;&esp;李瓒沉吟片刻,问道:“宣府、大同两地,永宁侯打算如何调整戍将人选?”

&esp;&esp;两人同为军机,未必没有人事权的争执,但贾珩在西线大胜,正是威信隆重之时,在边事的话语权就要隐隐重上许多。

&esp;&esp;贾珩想了想,说道:“宣府总兵人选,王子腾在宣府独石口镇戍多日,倒也算勤勉,阁老可以考虑考虑。”

&esp;&esp;王子腾毕竟是担任过京营检校副使的人物,以其担任宣府总兵,品阶上并无问题,甚至还算是降阶任用。

&esp;&esp;李瓒沉吟片刻,说道:“宣化以老成持重之将统帅,倒也合适,大同总兵蒋子宁既被革职留用,永宁侯觉得以何人接掌大同最为合适?”

&esp;&esp;贾珩道:“大同为晋代之门户,蒋子宁镇守大同,虽有一些错漏,但大抵能镇守一方,倒可继续留任。”

&esp;&esp;他并不想让自己的亲信比如蔡权以及谢再义,安插在边镇之上,因为这样会影响他对京营的掌控力。

&esp;&esp;如谢再义回京以后,大概率要封爵,而且独立执掌一营,至于蔡权可继续掌控果勇营。

&esp;&esp;这样整个京营体系,他就有两营嫡系在手,再多就要引起朝臣和天子的警惕,起码现在不合适。

&esp;&esp;可如果留下蒋子宁继续镇守大同,仍会导致将门势力尾大不掉,此事有利有弊。

&esp;&esp;至于平安州,会撤去节度使之称,则以参将谢鲸升授为正三品的镇守使,率兵马坐镇。

&esp;&esp;太原镇的总兵人选,还需再拣选良将。

&esp;&esp;什么贾家小将,还差得远,尚不足以顶起大梁。

&esp;&esp;李瓒想了想,说道:“如此一来,北方边镇几位主将大抵定下,剩下的就是核定经制兵额,精练兵丁,经过这番改动,唯望北方边镇气象蔚然一新。”

&esp;&esp;两位军机大臣三言两语之间,就将整个北方边务镇守的将校选定,至于南安郡王,没有参与北方大战,自然没有话语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