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谢再义这会儿,将一双锐利目光猛地投向五十步外,正在和番将交手的高家兄弟。
&esp;&esp;此刻,土司番兵布满了整个金牛道,拦阻着高铖、高渤两兄弟的西逃之路,再加上已经投降的蜀军将校,高家兄弟身旁的铁杆亲信已经不多了。
&esp;&esp;谢再义此刻摘下背后的弓弩,搭好箭矢,弓如满月,向着正在番将围攻当中的高铖瞄准。
&esp;&esp;“嗖……”
&esp;&esp;箭如流星,飒飒而行,破空之声响彻整个天地。
&esp;&esp;而此刻正在手持兵刃,与杨普奋力死战的高铖,忽而感到一股强烈的杀机锁定自己,后背不由生出阵阵寒意,下意识地向一旁躲去。
&esp;&esp;“噗呲……”
&esp;&esp;箭矢破空而行,一下子攒射至肩胛骨,箭矢巨大的动能将高铖带得身形剧烈摇晃,差点儿从马上跌将下来。
&esp;&esp;杨普此刻看到这一幕,浓眉之下,目中不由现出一抹狠色,掌中双锏向着高铖脑袋狠狠打去。
&esp;&esp;高铖心头一惊,顿觉阵阵剧痛传来,而后就是眼前一黑。
&esp;&esp;另一边儿,正在番将围攻之下的高渤,见得高铖身死,心头惊骇,高声道:“大哥!”
&esp;&esp;而就在这时,周围的番将三四把刀枪向着高渤砍杀而来。
&esp;&esp;而高渤正是心神动摇之时,如何还顾得上,虽是奋力格挡,但没有多久,就觉肋下一疼,分明是一把枪插将进去。
&esp;&esp;“噗呲……”
&esp;&esp;那三角眼、翻鼻孔的番将猛地将长枪拔出,带出一股血泉,面上密布着凶恶煞气。
&esp;&esp;高渤掌中的长枪愈发握持不住,而四方刀兵之气加身,团团绞杀之势自四面八方袭来。
&esp;&esp;“噗通!!!”
&esp;&esp;高渤从马上栽倒于地,死于非命。
&esp;&esp;至此,蜀中之乱的高家老大和高家老二,尽数殒命在乱军之中!
&esp;&esp;谢再义见得这一幕,声如惊雷,在这一刻几乎震耳欲聋,喝道:“尔等听着,高铖已经伏诛,降者免死!”
&esp;&esp;随着谢再义的沉喝,一些蜀军将校也纷纷弃掷手中的刀枪,向着朝廷输诚。
&esp;&esp;谢再义刚毅、沉静的面容上不由现出一抹冷峭之意。
&esp;&esp;此刻,从高空向下看去,蜀军将校的抵抗越来越少,而大批京营汉军则是涌入关城。
&esp;&esp;等到傍晚时分,关城之内的杀声方歇,而京营的兵马则是完全接管了关城。
&esp;&esp;这会儿,一个小校跑将过来,对着谢再义说道:“辽国公,关城之中的残敌已经肃清。”
&esp;&esp;谢再义一下子收起掌中的长刀,喝问道:“魏王和梁王呢?”
&esp;&esp;一个胡子拉碴的中年将校,面色凛然,目光咄咄,开口道:“辽国公,魏王死于乱军之中,梁王沿着山道逃走,手下将校正在追杀。”
&esp;&esp;谢再义闻听魏王战死,面色不由一愣,沉声道:“将魏王尸体和首级装殓起来,递送京城,派人即刻追捕梁王!”
&esp;&esp;待吩咐完毕,谢再义面色一肃,沉声道:“来人,迅速进关衙。”
&esp;&esp;而后,京营大批将校士卒,向着关城之内涌进,接管关城城防。
&esp;&esp;至此,剑门关下!
&esp;&esp;第1616章 高镛:他们高家……起义兵,讨贾逆,可谓满门忠烈!
&esp;&esp;建兴元年,九月十三
&esp;&esp;大汉三等辽国公谢再义,在四川土司番将的接应下,打进剑门关,平定巴蜀之乱。
&esp;&esp;是役,高家兄弟殒命,魏王陈然死于乱军之中。
&esp;&esp;随着剑门关的攻破,除却高镛的两万蜀军前往成都府,以及梁王陈炜逃出剑门关外,蜀中之乱基本平定。
&esp;&esp;谢再义快步进入关衙之中,此刻夜幕低垂,廊檐上已经悬挂着一只只灯笼,灯火迷离,映照着廊檐玉阶,晕出清冷光影。
&esp;&esp;谢再义落座在一张漆木条案之后,道:“各部的伤亡都清点了吗?”
&esp;&esp;“回国公,已经清点过了。”这会儿,一个方面阔口、身形魁梧的军将近前,开口说道。
&esp;&esp;谢再义剑眉挑了挑,眸光闪烁了下,朗声道:“派人追捕陈炜,魏王陈然的尸身可曾收敛?”
&esp;&esp;那军将面色一肃,拱手道:“国公,尸身已经收敛过,装进了棺椁。”
&esp;&esp;谢再义点了点头,沉声道:“陈然毕竟是天潢贵胄,虽是犯了谋逆之罪,但棺椁用料也不可太草草了事了。”
&esp;&esp;军将闻听此言,面色一肃,拱手应是。
&esp;&esp;谢再义容色微顿,向一旁的书吏,吩咐说道:“来人,准备笔墨,本帅要向朝廷书写捷报。”
&esp;&esp;剑门关破,高家兄弟双双殒命,而陈渊被生擒,魏王死于乱军之中,梁王逃遁在外,蜀中之乱彻底平定。
&esp;&esp;不过善后事宜仍需要一些时间,高家督川二十年,在地方上的党羽和势力,为朝廷以后抚川所计,也当逐步剪除。
&esp;&esp;此外还有四川土司番将,这些人对高家反戈一击,按说是有功的,也不可不赏,但以后的改土归流之事乃是西南边疆长治久安的国策。
&esp;&esp;谢再义这般想着,落座在条案之后,开始书写起来。
&esp;&esp;……